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少眠的夜日

昨晨在有線看了〈歲月神偷〉,感覺不錯,演導俱佳。然後再翻讀 Paulo Coelho The Alchemist (鍊金者) ,比較喜愛的小說 (which has gone on to sell more than 65 million copies, becoming one of the best-selling books in history, and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71 different languages, the 71st being Maltese, winning the Guinness World Record for most translated book by a living author.)

仍睡不著,唯有看高球的 Augusta MasterBrandt Snedeker and Angel Cabrera led …75分鐘按Now第二次,活士 -3

醒來,美心炒麵作午餐,又要觀看上海F1 賽事,Alonso勝出。200km/h的速度作非常技術性的選擇,有時可能涉及傷痛。想起〈歲月神偷〉的老二為何臨尾長相得那麼快?

Coelho在一篇訪問中,坦言不知怎麼處理The Alchemist後半段結局。他曾步行去西班牙的 Santiago de Compostela,從而醒悟而文思揮灑。

我只在1999年住宿當地,參加了國際經濟學會議。

這樣子生活速度急轉的日夜,我絕不建議,心藏有毛病者切介。但未來24小時呢?

後記 (16/4/2013)

結果,我昨晨又看Augusta Master。由3時至今早7時許,因太累竟無法持續 playoff 第二洞,整天又不太清醒,真折墮...
 

 

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2017的問題


基本法第四十五條如是說: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

最後引句屬關鍵: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這種「普選」當然跟西方慣例不同,是一國兩制下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的產物。
 
要反對而採國際的民間/政黨提名,一人一票選出,憲政上須修改基本法第四十五條,釋法也無用,因為文字很清楚。

如何令體制變更,泛民派應細加考慮。群眾運動、佔領中環、甚或香港金融的核心通訊設施,能達致修法嗎?這並非造不造秀的問題。

如果對改四十五條沒有懸念,看來超越所謂「公民抗命」的其他策略(包括各種半暴力、全暴力行動) 應該放上議程,N部曲怎會那麼容易?

獨港派我不支持,但他們的某些知識分子,起碼就歷史和基本邏輯看得清楚一些。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我不想起床,但有聲音呼喚,很怪的,似乎在說東西。我沒理會,但聲音變大;我堅持,它突然消失。再睡,沉入幽黑的隧道,只好靠感覺向前,過了多久?聲音卻又來,尚好,跟它可以走向光明吧?但我依然無意起來。「應有很多解釋。」我在發夢;隔鄰爸媽嘈吵;樓下老人家開始晨運;或者青少年在玩樂。什麼時間?我連理會的精力都集中不起他終於返回床上,吻我一下,酒味很濃,誰的?有喝酒嗎?他又離開床邊,碰到衣櫃,然後打電話。我努力想聽,但聽不到內容,他回到床上,沒吻我,然後他的呼鼾響起,我想拍他,跟著算了。呼喚聲音再來,不是他的。我鼓氣勇氣問:請講清楚

我走在街上,小檔味道誘人。要什麼,靚女?今天有些肚餓:豬腸粉、白粥加油炸鬼。夠啦?夠了。哈哈,吃多點,嫁個好老公。幾多錢?兩個三,沒有不緊要,妳爸爸經過我會問他,祥伯笑說。我衝上電車,很擠迫,乘客都半睡半醒,我依在一旁,路邊濺起水花。噢,沒帶雨傘。到站,下車的某個男人想乘機擦我的胸口,我用手袋護住。

我終於起床,找熱水,他有些驚奇,那麼早,妳不是下午班嗎?「睡不著,你為何還未出門?」「尚有五分鐘,我較準時間。」我望一望:七點半。「打呔?」「要訪客,今晚不回來吃飯了。」他已說過。「她怎麼樣?」「妳看,我餵了她。」我往前逗她,她向我笑:「媽媽。」又想再要食物?夠了。索性一邊看她,一邊坐在小廳看電視。

我扎醒,很嘈雜,見到爸爸和一些人,媽媽躺在旁邊的床,那些人穿著奇怪的制服,我想去叫媽媽,她已被搬到另一張床,帶走了。不用怕,爸爸對我說,繼續睡覺,我會回來。之後我沒再見過媽媽,除相片外。

我扎醒,很寧靜。反覆看天花板,他早不在,她卻好像在廳裡。弄早餐?

床上又有呼喚聲音。搞什麼,他媽的!老人家晨操我可以容忍;青少年哇哇大叫,去死啦!世界太多廢物!廢物?他去了那裡?幽黑的房間閃著燈光,她坐在我的懷裡,他不斷搖頭,說對不起,我會負責任。既然如此,要走就走!她無端喊句爸爸,我急忙掩她的小咀。

「媽媽。」什麼?「八點了。」唔。「我扶妳起來,約了醫生十點,先吃這兩片藥丸。」看不清楚也覺討厭。「爸爸昨晚打過電話來。」我突然清醒,什麼爸爸?我已講過很多次這種人不要叫爸爸,起碼在我面前!她苦笑。

我跟敏怡進入李醫生診室。「陳女士,好嗎?」近來少看到這樣親切微笑。他交給她一份文件,然後指向我的頭解釋:瘤的大小穩定,但要繼續吃藥呀。「那麼漂亮的女兒,什麼都無問題。」李醫生笑得特別燦爛。「她有見Alan嗎?」敏怡點頭。

回家途中,我有點迷糊,似乎聽到敏怡在講電話,周醫生,媽媽可不可以改為明天下午才見你,我公司有些要事。周醫生?一大堆思想理論,還有難吃到死的藥。

我最想返回床上。


 

 

2013年3月2日 星期六


下山

N對六人小組說:「三段式,OK?」無人反對。

「請行。」女士和一位隨從跟N在中段。是個叢林,路徑曲折,難見到敵方。N只能用機槍間歇向兩邊開火。第一段隊員有絕對自由;第三段的必須先向他示警。

***

前排的只殺了兩個。海港隱約可見。「休息。」N拿出粗製地布,加點乾糧和水。「請坐。」女士驚恐未過,隨從扶她。

「前面更難!」A說。「已接近皇宮

N迴行方圓約五十公呎,觀看環境。突然後面有槍聲,第三段的Y被射中,Z反擊。過了幾分鐘,沒聲音。Y喘氣,把他拖往前右方的小谷,之後再處理,N命令。

***

抵達皇宮外圍,槍響更密集。Z已死,B倒下。皇室護衛隊衝出來火拼。N把公主連拖帶爬終於入了皇宮。

「謝謝。」一位官員說。N未及點算,「黃金十公斤,夠嗎?」 「可不可以營救山上和外邊我的同事?」「形勢許可當然無問題。」


***

翌日,N起來,炮火已停。他往偏廳,剩餘隊員正等待。N想問,他們已搖頭。

公主步向他,給一個親吻。終於看清楚,真美麗!還加誘人的香水。

到了大堂,未見過的官員交黃金給他。他回頭,其他隊員呢?

忽然,強烈聲音響起。N倒下,這些僱傭兵他隱約聽到…..

 

2013年2月11日 星期一

2003年初臉書帖子摘錄

11/2/2013

While we are having a deserved rest and happy gatherings with families and friends, the outside world is still carrying on with looming danger in various quarters. I recommend short readings in any intermission of celebration to keep us alert, e.g. "U.K. Lesson: Austerity Leads to More Debt" by John Cassidy on New Yorker. Also read his embedded piece on the "upside-down" U.S. fiscal policy. Go to my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sangShuki) for more taxing stuff if you feel somewhat tired of festival activity.


 
8/2/2013

梁若要控告誹謗,為什麼不是劉夢熊和《陽光時務週刊》?《信報》若無犯錯,為什麼須(向讀者) 致歉?香港的政治已從鬧劇式變成類似荒謬劇。



6/2/2013

歷史極難看透。兩大弔詭:(12008 開始的金融海嘯(另一長波下浪),為破格政策回應而能在崖邊退後;(2)中國奇異(缺政治改革)的經濟攀升,已考起不甘於單叫口號或視野偏狹的知識分子。況且(1)和(2)在互相作用。

香港從來是個夾縫社會;變化在兩邊的迫壓。實際政治自由度偏低,卻配上很高的表達自由。結果,很不幸地,大量的精力被浪費。部分歸於政治尋租者,另外化成曾經的自我紀錄。

請莫誤會,應說要說還應說,要做該做必須做。任何社會既得利益者,總有些忘記自身的貴族/平民來源,運用權力及地位抗拒改變,並非意料之外。

基本論點:不看宏觀大勢而提出跨越式主張,又無動態策略,毋須深究,甚或當作文藝作品可也。

我情願再探究那兩大弔詭,雖然不會有短時結論。

5/2/2013

"How can a country rise from poverty to power and riches within decades, and yet become increasingly corrupt? Will it collapse soon?" X asked. "You must be talking about China?" Y responded. "Yes!" "Give me a historical example of a rising power that collapsed." "Well, … the Roman Empire?" "It didn’t collapse. It decayed over hundreds of years." "The Qing Dynasty?" "Was it rising?” Both went to their i-Pad and Google-search. "These two are idiots," Z thought, almost smiling.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

Y found this piece and showed X. So what?


"The key point was that ...'we only reveal that we are afraid China might begin to think like us (in the west)' ," Z observed. "That is then something new!"

4/2/2013

有點傷風(傷感),我記不起香港有這樣的冬天:22度跟著12返回20之上。
2003
1月,病後我幾乎凍死,掙扎起床再穿另套睡衣,還猛喝熱水。

其後到中醫所,養的小金魚全死掉。為什麼?突然太冷了,未及開保暖,護士說。可惜!

醫師來自北京,都是如此,先保重自己。不要玩命。

10
年後,醫師不知何處去?魚鳥離絕診所。香港連一月也冷熱波動,地球暖化(沒冬季)和小冰川時期並行,睡眠翻被與再蓋反覆。

智力與體力交纏,聯想而矣。

1/2/2013

我開始硏究今次長波下浪與上次的動因及政策反應異同。1930代英降美升,被動多於主動。法西斯主義的內爆外延,震動世界。

21世紀這回,頂級經濟學家據說領取歷史教訓,貨幣寛鬆破紀錄,避往懸崖,拖得就拖。

政治和軍事作勢免不了。根本矛盾:中美對英美屬兩碼子。全球強國的人口、資源壓迫,史未曾見。

沒有法西斯,穆斯林再興。兩個以億計人口強國於下浪後的資源爭奪戰。故事自不會機械重覆。

新世界的衝突戰爭~~~

---補充---

新世序反反覆覆才會出現型像,因歷史某程度上是互動的。矛盾早浮,個人能力卻極有限,大概預知的,未必看到後果。

31/1/2013

與一位在香港工作但居於深圳近郊的朋友傾談。他說每天往返要花三至四小時,但仍值得,因為生活質素比香港好,周末娛樂消遣運動,都更平宜,沒有壓迫感。

不過,日常用品的價錢近年攀升。除經濟發展外,一因匯率,二因進口稅;而內地出產的品質亦屢受質疑。他補充,在大型零售店購買飲食及材料仍很安全。

想起北來炒樓、雙非嬰兒、水貨客、自由行引起的矛盾...

皆為我分析過「非對稱融合」的後果,主因乃2003年後偏離一國兩制所涵蓋的真正意義。特區又不像新加坡般,積極發展本土優勢。我未聽過馬來西亞人到新加坡搶購什麼。

我反思:某些範疇價格的陸港逆反,加生活水平改善對素質的要求,形成各種矛盾。回歸2003之前「原意」,特區強化「特」 的優點,類似歐洲的瑞士、芬蘭、丹麥,是理想出路。

理想越遠了,就要損害管理。金融海嘯時連克魯明都支持資本項目控制。治亂世,用重典,何況現仍未亂,拿出點有力行動,維護一般港民免受太多的煩擾吧。

否則,社會將移向崖邊,下面有多深誰知道?

---補充---

13億對7百萬。量與質層次差距極大,「非對稱」之謂也。最精英或可管理國際,最糟糕的令連環罪犯也變成童子軍。其實一早知,「河水不犯井水」。現在是大海淹至。特區應守本位,奈何所托

28/1/2013

感冒沒完沒了,時冷時熱,睡覺更甚。早加午餐後往公園鬆弛。

到逹目的地前交通繁忙,N 個交叉,衝過馬路第一段。在安全島竟見到腰已半曲的老媽媽,推手車上似乎全是空盒,等待另外綠燈。她怎麼可以來到的?

我問她要到那裡,可否幫手?她不答已緩步推前,原來燈已綠;我只能隨後向車輛示意。她打了個大噴噴。

過後,她轉往橫街,我站於路旁,看著身影遠去.....

27/1/2013

香港高層政治進入測謊機與跳樓的鬧劇階段,有些朋友認為需搶購花生。不如咁啦,全城傳媒直播(最好晚間,帶些神秘感):兩人同站在頂樓,射燈貫注,抽簽誰先測謊。A君抽中又說謊,跳下去,遊戲完結(花生炒值急跌)。若講屬真言;便到B君,大話就自行了斷。但測謊機無「作故」顯示的話,奇案出現。用原始智慧,把整部機器拋擲落去。為證明人心之難測,大概可以放點煙花~~~ 誰付表演費用?這,難倒在下了 …..

23/1/2013

Inflation targeting has become a policy tool for advanced capitalist economies to get out of the "great recession". The idea is to raise inflationary expectations, so that people would buy and invest now for "fear" of higher prices in the future.

There is quite a lot to recommend such package in more normal situation. Unfortunately, now is not normal. With all these contradictions hanging over the global system, further monetary loosening might be like administering high-dosage anti-depressant and/or sleeping pills to a patient who feels pains.

The morning after could require more shock therapy.

 
 

 

 

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

良朋相聚

玉階上山青
雲澍下基坪
偉雄境況現
對酒方蘇情


願友誼長存。

玉楷兄和:

既無劉伶志,
亦欠李白情;
能從高潔士,
不飲也忘形!

方蘇兄和:

友朋尚未老,
去來在此城;
何日再共敘,
把酒論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