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2013年中臉書帖子摘錄

 
22/7/2013

香港的政治話語,進入近乎搞笑時段。基本法45 條,引來不同解釋及搞作。筲箕、篩選、艷星等等。趣味幾何級地下降。

傳媒引用不少廢話,廢話又產生乘數效應,他為我用,網絡廣傳。結果,殺死意義的「藥劑」,卻反而擴散政治癌細胞。

我當年個體癌症經歷,不流血不行,但補充無用,至今仍然貧血。

宏觀方面,要見真章,具生命/生活實質代價的言行,也未必引起所想後果,何況急就的政治戲劇。

爭取改革應該,但須防缺後果的腦充血。
 
21/7/2013

家外吃飯,陷阱重重。這是一段批判台灣方便餐及小吃的評論片,東森台57健康同學會編製。香港的情況會差遠嗎?大飯店又如何?越好吃可能越危險。潘懷宗藥理學教授就檢查與食用對工業添加/防腐/調味劑的分析,既精簡卻無奈。價錢相差那麼遠,市場令你過癮,市場其後也會為你醫療,金錢差距當然是「無形之手」來定啦。政府,去它的。

19/7/2013

陳冠中近年小說成功,我恭賀他。須坦白,本身偏好致之,閱讀興趣並不算很大。

為何又談他 ?轉圈記起,主要關於他1970年代的趣味成長過程,部份濾化為香港「本土」記憶;而本土主義乃目前城中熱點。

網絡有不同版本,其中竟說及我,言人之未言,令我過癮。舉例:附上連結把我描得孤高,太具魅力。若然真好!

其實,我不過是個智慧似乎較強而又遠視的儍憨知識份子吧了。1970年代還存在各具特性的品種,包括冠中賢弟自己。

他的文藝想像力於「號外」已表露;我們搞的「文化新潮」屬另類批判。

想當年,我最佩服、懷念還是早逝的吳仲賢兄。

至於本土主義的爭論上,冠中肯定比現今大部份的論者更為先驅。

//
剩下的,只有社會派,我也弄不清楚他們代表什麼,甚至不確定他們是誰,只認準了一個人:高我一屆的曾澍基。我心目中,他就是社會派。不過不敢接觸,因為有點怕他。

幸好同學盧潔彤告訴我,曾澍基在香港大學校外課程開課,我們就白天各自上班,晚上結伴上港大,去享受曾澍基的講課。他不只是圈裏的首席理論家,還是個動人的演說家,我有時候斷章取義的胡作比喻,說曾澍基之於我們這批港大出身的所謂社會派左翼青年,就如米拉博之於法國大革命雅各賓黨人,旨在表明他說話的動聽和在小圈子的地位。//

陳冠中:左翼青年小圈子 (轉載於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7266245/)

18/7/2013

樓下帖子朋友喜歡,屬意料之內;但再反省,我有非原則性的保留。

沈校長開放風度可敬。速找多元民族大學如何處理師生習慣。一個例子,新加坡大學各餐廳裡,按可得統計存在五個清真"outlets" (未懂意義)。清真傳統除包括無豬肉外,還有系列要求,包括殺生前後。若單用公費來滿足,涉及道德以及程序能否真正符合標準?想想廚房運作。新大例子無法核實。

此外,其他宗教信仰習慣(佛教、印度教等)又怎樣處理呢?

 
 
18/7/2013
 
今早頭暈肚瀉,會出席不了。強吞藥丸,睡至中午,掙扎起床去看誤以為昨天約定的醫生,但非照顧早上問題那類。昨晚吃喝未夠小心。自己攞嚟,抵死!
  
18/7/2013
 
清醒後,再理世事。其實是個問題,點解長毛咁鍾意勝算偏低的司法覆核,又單打獨鬥,
無聯合其他泛民人士?這類似「政治肚瀉」,或許具清毒作用。我與他相識於微時,說坦白些大家都不會介意。

17/7/2013

今天約了醫生,到達診所竟然不亮燈,打電話亦無人接聽。很奇怪,唯有在門外等。守衞經過問我何事,答道約了醫生。他說剛在樓下見她外出,我更莫名其妙,擦擦眼睛。五分鐘後,護士返來,入內証明我搞錯日子,明天而非今天。結果,去了備受批評的會所之一,消遣 unhappy hour。反省老化與資訊革命的關係等等~
 
15/7/2013

這些東西我在浸大教「中國的財政與金融」一科講了十多年。九十年代末世銀分析家半公開地說中國銀行體系技術上已破產。我帖過回應,繼後近乎「奇蹟」。

作為教師,年復年,隨必要更新外無所謂口乾。知識及實質觀察方面,中國肯定因各種因素而進入較低長遠長期,也在預測範圍之中。至於「危機」,當然可能,但看來政治社會多於經濟。

我對夏斌教授的最深印象,是在香港金管局硏討會及宴會中,他所用無向外噴發的電子香煙。

上一次的危機,是內部。能解決因外部入WTO,外資湧進,香港有公司一年賺多過N年;總屬「奇蹟」。這次是內外移位;中央與地方的博弈,而國際形勢又隨QEs變化忽熱忽冷。中國基於各類因素進入相對低増長期,應在預料之中。習李似乎瞭解大勢,「衰」一段時間乃結構性過渡的必要條件。

〈夏斌:中國經濟存危機〉,《明報財經網》(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715/instant/rt_ea11510z.htm)
 
12/7/2013

Y代/跨代的矛盾:N 無仍不作反?

The predicament of Generation Y (the Millennium Generation) is a global problem, spreading from Japan, Europe, U.S. to MENA (Middle East & N. Africa. It has seemingly generated the Jasmine Revolution, inspired the OWS mov
ements, demoralized (e.g. in Japan), or radicalized youth (in HK).
 
It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flower generation” in the U.S., the European student activists or the “red guards” in the 1960s-1970s, driven more by idealism than by sheer social unfairness.It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flower generation", the European student activists or the "red guards" in the 1960s-1970s, driven more by idealism than by sheer social unfairness.

"Generation Y" (http://en.m.wikipedia.org/wiki/Generation_Y)
 
 
11/7/2013

香港物語

2017
離現在四年,但有決定後作準備亦需起碼一年吧?故此,實質討論只有兩年多,尚不嫌遲?

政府諮詢可採各樣方式,毋須因佔中份子「搶先機」便猶豫,甚至預先無謂警告。沒信心?

基本法框框之下,加45條如是說:「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

發出一份納此架構的徵詢文件,有那種困難?繼而N份修訂。對施政者非屬恆常工作嗎?

政治乃可能的藝術,想開些吧。越封閉後果越烈。不想的東西卻或會發生

8/7/2013

幾個故事:從1993說起

1993年,我在大陸參加了國際硏討會,學者、官員 、內地及歐美金融菁英雲集。我預測中國外匯制度將出現突破(事後証明大致正確);另一美國投資頂級公司,對大陸的形勢短短兩個月裡由 maximum bullish 變為 maximum bearish 。我跟內地與會者談笑,中國真「神秘」啊!

1996-97年,中資湧進香港,表面為回歸保航,但犯規炒風甚盛,英殖政府要維持面子,執法拉人,觸及太子黨。聽說內地警告,休想,隨時空降飛機接他們回國。

1996年初,我受香港政策硏究所委托,就聯繫匯率九七後需否改革進行深入硏究。結果我去了世銀、IMF、阿根廷(A) 、愛沙尼亞 (E) 及立陶宛 (L) ;創了AEL模式名詞。報告通過硏究所交給政府。我聽不到任何回應。

1997-98東亞金融危機,我再把報告郵寄予董、曾、任,仍無反應。火燒越旺,曾召開學者諮詢,金管局依然否定建議。任一招高息令經濟低迷,引起國際大炒家同時襲擊外匯與股票市場。19989月初,任七招終於部份採納AEL模式。

2002年夏我患食道癌,靠主診和手術醫生救回生命,而中醫的互補、化療師的精明,終令我越過2年復發期(意味無救)、5年畢業期(這癌暫休)及10年延命期(癌症倖存者平均剩餘12年)。

過程人情冷暖,心內自知。

1992,我於報章發表第一篇主張香港建立公平交易/競爭法文章。1996 被委任消委會委員,後來作競爭小組主席。我跟同事說,台灣從公開輿論至立法花十年,香港要多久呢?結果:2012年立法會議通過競爭條例。

1980年代,六四之前,我們一個香港學者組織團,訪問北京。髙層接見,掌控官員要更多有關股票巿埸的資料。我用肯定不合格的普通話說明~~

往上海,我反問有關金融市場問題,接見者聽不懂,叫我重覆。我差些想用英文。

2004-06H股大舉入巿,預測中國銀行破產者反過來急買。國內有些朋友數鈔票也沒時間,不幸一位患我同類癌症而逝。

金融海嘯對中國的影響,初期矛盾地因QE的資金而加劇過熱。胡溫後習李執政,瞭解改革已太拖延,厲行調整。外資又傳言退出,令我想起1993年。

歷史雖不會機械重覆,仍具參考作用吧。
 
7/7/2013

今午的討論會我覺得頗有意思,範圍既廣而陌生:金融權勢與文化認同,濶度嚇人。:)
 
坦白說,努力之後,知識上我仍達不到關鍵的接合點;到底就文化分析已經生疏。
 
但現場氣氛極好,互動帶出某些新課題,反映盲點。希望參與者都有相類感覺。,
 
獅子山下同舟共濟,工廠人變為金融商業化的聰明生存者,甚至暴發戶。扶持精神趨淡,新
的國際加中國框架裡,香港有何特色,於發展和均富間尋找平衡?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作為基礎,總須面對資訊科技推動的尖端金融資本主義、金球化、長波
現象等等矛盾,加進新元素,推出為較具現代意義的分析工具?
 
問題多過答案。至少,就涵蓋而論,問題似乎找到若干集中點。
 
一個下午三小時的討論,還想其他要求 

(金融支配與香港文化身分講座,香港馬克思節: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00105003439859.1073741833.380821788701514&type=1)

5/7/2013

今天晨早起床,去港島開會又遇大塞車,現時才真正清醒。樓下兩個帖子,乃中間狀態所上戴,午飯後再反省宏觀形勢,可總結為兩點。

(1)  國際形勢方面,政治軍事對疊似乎加劇,但經濟(特別金融)中國將加快開放歩伐。這種硬軟兼施䇿略並非少見 ,差異程度卻在擴闊。

(2)  由於(1),和大陸最新經濟佈局 ,以至國際的「熱烈」反應(同樣軟硬齊用),香港特區的「踏腳石」作用在下降,例如有關人民幣離岸業務帖子所示。

兩點加起來、令我產生測想,香港特區地位於中國的整體策略裡,已開始邊緣化。沒有雙非、「蝗蟲」、「國教」、㞋梁等等,仍屬大趨向。

果如是,北京對特區的政策可能繼(一)河水不犯井水(1997-2003)、(二)介入協助 - CEPA、自由行 ...2003-2013),進入新(三)階段,介入集中政制,經濟扶助則淡化。

含義是,香港各界無論意識形態取向如何,都需考慮上述因素。

我的猜想乃價值中性。對錯很易見真章。
 
3/7/2013

台灣東森台的57同學健康會,頗有意思。前晚列出十大防/抗癌食品:(1)水;(2)(熟)番茄;(3)花旗參(高麗參對已患者不宜,黨參非參);(4)大蒜;(5... (10) (篜)魚、豆腐、...黑咖啡等等,記不清楚了。類似 N「佳」建議隨處皆見。

但是,節目評論者包括教授、營養師、中西醫生、標準委員...。理論頗多,正合我意,一些觀眾可能會悶,

再前幾晩,節目針對食店濫用廉價潻加劑問題,觸目驚心。「人工醬油」價錢只約真正大豆「純」釀製的20%;還有一堆叫嫩精、燻香劑、澱粉...。夜市擺檔特別嚴重,因須就人流薄利多銷。

那位教授搖頭說:已無解決方法,只能少吃小吃。

「少吃小吃」,我的強調而矣。香港、大陸,會無此類困擾?

節目開始時指出,台灣的人均洗腎率居世界第一。

原因複雜,濫用止痛藥及化學藥物乃官方解釋;街邊廉價食物可能加劇後果。

上述乃台灣導播。
 
25/6/2013

我越來越覺得、世界面對的危機,知識比經濟的不平衡和兩極化可能更甚。長波理論從來包括科技,但廿一世紀形勢在急變。十多年前,我們討論"digital divide"時已擔心;近日看到泰國僧侶坐私人飛機用手機,代表性如何?
科技猛進引致的分歧更難估量。當發逹國域「人人」拿手機,Big Brother 卻(選擇性)監察。亞非拉很多農民,要爬山繞泥石路上學和叫賣作物,住所水電皆無。

科技進度分佈不平均,加劇了發展的不平均,因為多數收穫者皆位於尖端都會權力中心。
我想這是本世紀跟以往歷史一大分野。
 
24/6/2013
 
人在浮游不定的環境中,會找個「居所」,那意味職業以至伴侶。有安頓感後,若更
具理想或野心,把已取得當作必然,向前闖蕩,這既人性,卻可能產生長遠害處。另方面,政治領袖缺此類條件,休矣。
 
我近年經驗,由患病到退休至現今,反省下:應常檢討清理,個人莫去得太盡。至於社群,
死而後矣屬存在抉擇。英雄雌不許見白頭?
 
上週末,把大量退休時搬回家裡的書物拋掉。本來,浸大已經捨棄90%10%「珍物」放
於書房裡,竟染塵,仍產生化學物質。
 
超級家務助理發覺天花板和牆壁細菌,我自知與皮膚問題有關。
 
開窗,讓空氣流通,不要常對書房電腦,清潔,繼續把所謂「歷史文件」當垃圾倒掉算數。

27/6/2013

今早終於去看醫生,她觀察身體狀況後,表示不過皮膚敏感,但我錯用了外塗藥膏。至於內服大麻籽油,她微笑說看過電視 。Omega-3/6? 然後無反應。

外出等候取藥,護士輕聲問為何採用那些東西?我停了幾秒,答道提議及選擇來自傳媒網絡。

「那麼個個都係專家;唔洗醫生啦?」三星期藥單開出,平宜到不能相信!半低於近月的「自決」支出。

因這些溫馨提示,直接卻帶人情味,我突然驚醒。上網與找專家好像「抉擇」;其實可聽聽不同醫生意見。

普及自由資訊,特別屬反專業或帶商業意味的,可參考,小心點就是。
 
26/6/2013

上下代的歷史交接

我倆無子女,看見友儕成為祖父母,都替他們高興。幼兒是那麼可愛。老伴充滿智慧地回答,那屬她/他們的天然保護,誰不珍愛(少數變態者除外)。

若問我會否後悔?似有還無,喜悅與煩惱如影隋形。長大後對父母的對待、反應,由最好到最壞都遇到。我終於瞭解:「生舊叉燒好過」的意義。

香港已「平均」進入富裕社會。中上階層一個起、兩個止。從幼呵護備至,有些把自己未完成的寄望於下代。不幸地,由於環境變遷,反彈機會卻增高。

說回來,另些有為青年,內外兼顧,善待長輩同時,自闖世界,國際遊歷。這類「後來者」我頗欣賞,背後的經濟條就沒甚理解。

在下缺此幸運,首次坐飛機是1973年到日本,作為學聯代表團長參與國際會議。

1950年出生,兒童期居於「七十二家房客」環境,爸媽除我弟妹溫飽外,還要照顧不少親朋戚友。離開居所,近乎天生天養。

在橫街理髮等侯,我和弟弟專捉蒼蠅,放入隨處找到的垃圾容器,然後擺在電車軌道,車死再繼續。或者,換點口味,屎渠旁用八角鉤釣泥鯭,回家全被媽媽拋掉,現代環保者會否批評如此幼稚行為?

其後成長,英皇書院英式教育,約束殖民地化外之民的行為,不再捉蒼蠅和釣泥鯭。加入童軍,嘗試「追女」等等。

港大幾年脫胎換骨,新里程!
 
唉!時代何其不同。
 
24/6/2013

新世紀的新軍情競賽

政治是「可能的藝術」,在特定歷史環境底下。斯諾登事件,代表新世紀資訊戰爭的里程碑:「摧毀於無形」;後果之一其實包含極有形但超越過往的全面軍事情報競賽。原因:科技突破。

前所未見的巨型、微細型、隱型海陸空武器,駭客對電腦核心攻擊,僱傭兵私營軍事部隊廣泛被利用等,足証廿一世紀之國際權力較勁,將與二十世紀大不相同。

超級霸主如美國嘗試操控範圍過大,訴諸「私營化」,效果正在展現,無論如何,新聞故事將越來越迷離,對一般民眾而言,不幸地。

20/6/2013

看了台灣東森台的一個健康節目,原來現代城市家居裡充滿「毒素」。

三個突出現象是:(1)牆壁,因油漆內含很多化學物品,為掩蓋聞味,一般最後步驟加上類膠體,但隨時間消磨,物質會突破外層釋放;(2)傢俱如沙發,皮革內柔軟物體混合了不少有毒成份;(3)電器特別是電腦,散熱器會放出損害健康的化學氣體,邊用電腦邊飲食將更加劇後果。

常見人體問題出現於呼吸系統及皮膚,甚至...

紓解方法?譲空氣流通,經常清潔傢俱電器,牆壁隔若干年期用高質素油漆裝修等等。在香港這種狹窄、高樓價(租)低質素的居住空間,談何容易!次優自救?多沖涼洗手啦。或索性住在郊外過簡樸生活。

19/6/2013

「我話你知,香港係俾曾xx累死!」我坐在的士裡前往太子某環保店,提起要上樓,因地舖租金太貴,他即時回應。「他起樓放慢哂,甚至唔起,特登抬高地價。」「點解要咁做?」我反問。「貪曾收咗地產商水囉!大佬賺十億,佢攞五千萬都夠皮啦。」「咁易?」我邊回問邊想起馬來西亞以前被稱「10%總理」的強人。「哈,大老板同佢係瑞士開個戶口,鬼知呀?」我並無作聲。不久,他繼續說:「佢個手下許yy唔係又貪。可能冇咁多,衰在人家兄弟互爆之嗎!」...「電台都講過啦。」我笑笑口,他在後鏡也看到。到達目的地,我關心並非過去,而是未來,包括很短暫的未來,要買的產品會否真正有效呢?

14/6/2013

香港「佔中」提議由簡單到複雜再迴旋。

甘地式公民抗命站於道德高地,用和平手法改變明顯不義制度,最終是獨立,但無「佔」的意味,甚至自願坐牢。

香港已提出的「佔中」著眼前瞻,主要嫌一國兩制下民主發展太慢。唯邁向目標仍未清楚,策略是審議式逐步商討?

梁振英的「警告」和佔中領導言論皆等如無具體箭靶博奕,過程預測會拖長,未到決戰。

香港慣了。但另類選擇為何?體內流血,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