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青年反叛的群體對個體化

青年反叛的群體對個體化

前不久,我在博客寫了篇<青年反叛的世代比較> (http://sktsang.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4.html),分析1960年代與2010年代的不同型態。

其中關鍵乃二次大戰後富裕嬰兒潮相對於新世紀金融資本主義、人口老化、貧富差距擴大下的社會流動阻塞。

「1960年代的嬰兒膨脹新一代,反叛屬富有式。其後増長提供發洩、昇華和歸納。

2010年代,人口停滯或下降,抗議乃穿破式。含義迥異。抒解通道在那裡?」

反省下,我忽略了若干因素。

金融資本主義加美式挽救QE,史無前例,後果是貧富更為懸殊,改革頗遙。地緣政經變化,地域衝突強化,使列強政權就微觀矛盾缺乏照顧。

連線網絡傳遞憤怨,方便引起青年一輩OWS或自我反擊。

對於某些受害者,這形成精神分裂的虛實「世界」,難分真假。出街上車殺人,那些叫「人」嗎?跟網絡所見的迥異。

就單獨的、或許無端的暴力,大概應該從不同歷史環境而看。台灣、大陸,美國、歐洲.....

太陽底下新事並非太多。社會谮在暴力,宏觀與微觀皆正累積上升。

制度矛盾!希望毋須太多血的清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