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官僚體制的英殖包袱和中式反制
香港目前的官僚體制沿自英殖時代。所謂現代化根本追不上經濟與社會高速發展。文官外行領導內行,幾年一調,過往的紀錄無時間看清楚,何況較深入、長遠的研究。田長霖教授的科技及創新報吿被置於不理,乃經典例子。
九七過渡之後,董建華曾經嘗試改革,北京亦「河水不犯井水」。但英殖積習太深,董被官僚制肘,加上國際金融危機和SARS,近乎一事無成。
2003年是分水嶺,中央政䇿180度轉變:CEPA、自由行、資金大量南來。弔詭找曾䕃權替代董建華。有兩個解釋假説:(1)短期再用英殖舊臣以穩定局面;(2)較長遠是看扁特區,作出各類準備。
曾翻抄九七前金融地產手法,新加要「阿爺」不斷支持。若說令特區的相對自治性的捩點,應在那時候。
就不對稱融合所產生的效果,我已經多有論析,包括下例:
http://www.sktsang.com/ArchiveIII/sktsang-local-20120205.pdf
對英殖香港及其後特區的北京政䇿中心,有若干接觸,感覺麻麻,敏銳程度不高。
用人有誤,還各具私心,陸港皆然。
英殖和特區的累積矛盾,在梁特首欠公信及表現能力情況下,爆發出來。
敬酒不飲,只有喝罰酒。
多餘!你主場,我們專注抗議。
結果?膠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