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轉向
曾澍基
其實所謂「港獨」或「獨港」問題早於1980年代初已間接出現,
九七後大陸以「河水不犯井水」為守則,讓特區尋找自我空間。我在大學教書,某些 內地學者訴說:要拿到香港的簽證比去美國更難。
那些認為「共匪」一早就想令香港玩完的人,無視歷史。
奈何,董建華空降先受1997-1998東亞金融危機沖擊,繼後 陳方安生及曾蔭權的公務員系統不跟他配合,理想陷落。2003 SARS 加五十萬人上街,「變法」失敗。
中央就此形勢,對「河水不犯井水」政策作了180度修訂。CEP A、自由行等等。曾蔭權作為文官,一方面轉個圈重拾回歸前的金融 地產主導取向,另方面順勢而行,在無促進本地優勢之下,加強中港 的「不對稱融合」(asymmetrical integration),它某角度違反一國兩制原則,實際我亦 早知會出事。網址上載了的文章,朋友可以參考。
歷史是「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t)的。一步錯,就算不等如無回頭道,但代價會 頗高。
那些認為「共匪」一早就想令香港玩完的人,無視歷史。
奈何,董建華空降先受1997-1998東亞金融危機沖擊,繼後
中央就此形勢,對「河水不犯井水」政策作了180度修訂。CEP
歷史是「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t)的。一步錯,就算不等如無回頭道,但代價會
我從來認為,要貫徹一國兩制,香港作特區而非「另一中國城市」, 必須發展獨特優勢,像瑞士、丹麥、芬蘭、挪威之於歐洲;或新加坡 之於東盟。
經濟特點一旦弱化,加管治的誠信及能力也成為焦點,政治就可能進 入下降漩渦。發展不對稱,竟產生仇怨,始料難及。
中港政策都要改。以博弈來論,應該充份檢討九七後經濟,開個新棋 局。進步份子亦需反思:想達到什麼目標?言行一致嗎?代價你付還 由其他人付?
經濟特點一旦弱化,加管治的誠信及能力也成為焦點,政治就可能進
中港政策都要改。以博弈來論,應該充份檢討九七後經濟,開個新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