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香港人口政策的挑戰

香港人口政策的挑戰

(一) 恐怖故事

香港人口問題複雜,絕不單止於平均人口密度,還要動態探析年齡結構、撫養率、以及對生產效率的影響。稍為冷靜地讀一讀政府諮詢文件也可以吧?批評會較具實在論據。到時全盤或部分否定亦屬閣下自由。(http://www.hkpopulation.gov.hk/public_engagement/pdf/PEEPP_chi_lowres.pdf)

文件關鍵語(2):我們的勞動人口將由二零一八年開始下降。中國大陸曾預期2020年為分水嶺,現時似乎已滑過了。
最新的人口推算顯示,到二零四一年時,香港人口中有接近三分之一年屆65 歲或以上。人口老化會降低勞動人口參與率,由二零一二年的58.8% 減至二零四一年的49.5%。總撫養比率( 年幼和長者合併的比率) 將會迅速惡化,由二零一二年每1000 名適齡工作人士支持355 名受供養人士,增至二零四一年每一千人供養的712 名。
 
人口老化是預期壽命延長及生育率低一併發生的結果。在過去30 年,男性和女性的出生時預期壽命增加了8 歲,至二零一二年時分別達至81 歲和86 歲,兩者均接近全球最高水平。同期,香港的總和生育率,由一九八一年每名女性生產1.9 個嬰兒下降至二零一二年的1.3個。雖然有關數字已較二零零三年0.9個的歷史低位顯著回升,但仍是發達經濟體系中的最低地區之一,亦遠低於普遍引用的2.1個的更替水平。(5)

 (二)分析

上述的是推移預測,未來可以更壞或較好。

香港的人口窗早已關閉,大陸來港定居者至今也不能把生育率提高至2.1水平(0.91.3他們貢獻多少?似非重要)。再剌激生育率、增加勞動參與比例之外,進一步輸入應無懸念,香港反正從來都是移民社會。

問題分三方面:

(1) 人口總体老化、勞動力短缺及撫養比率上升;

(2) 經濟增長動力下降,福利壓力沉重

(3) 社會政治問題重生。
 
再剌激生育率、增加勞動參與比例,談何容易?但也有成績頗佳例子,如瑞典、丹麥、北歐等直接補助與減低生育機會成本(包括父親假期)的措施。我到那些地方旅遊時,孩子就像超級市民,在公園裡、城市主要設施旁、甚至酒吧裡。依呢嘩啦,反應皆笑臉。香港,有錢人可能如珠如寶,普羅大街上兩巴掌算小事。公共政策支持,口號(一家生三口之類)凌駕。公務員延長退休年齡,比較實際,起碼或減少預期貪污。
 
(三)燃點經濟動力,規範非對稱融合,為長遠負擔作即時打算

輸入面臨多種限制及挑戰。家庭團聚有數額規定,「應份」地缺自由度(審批權爭議若成效,亦只在難知之質)。「優才」與其它勞動密集的不平均分布需詳細考慮。重點在於令經濟新舊火車頭有足夠燃料。
 
由於跟大陸經濟非對稱地融合,特區向非工業化與服務化轉型太速,引致經濟結構的單薄,無助動力 (http://www.sktsang.com/ArchiveIII/1997-2007.pdf) 。
航運、旅遊、高新科技製造及創意業、專業服務一就是已存,二就進展不大。

菁英須集聚(cluster)效應,我早已分析:http://www.sktsang.com/ArchiveIII/SpatialClusters.pdf

香港在這方面,抗董的曾已令特區倒退N年。仍未計他翻炒九七前的地產金融老路。

往者已矣。他的二號人物竟然於某場合贊賞我對聯繫匯率危機(1997-98) 四」項措施的建議。七項吧?其實兩項。

2012年,特區三大輸入人才計劃來的數目(28628+8105+298=37028);優才:298/1000,702為何不來?按諮詢文件,累積的輸入人才和專才等如本地勞動人口的2%既來停留多久?會否變成促進香港經濟的新血?皆關鏈問題。
 
外國做法主要搞短缺行業清單、海外招聘辦事處等。新加坡有其它誘因助輸入者定居。

在下的主張,規範非對稱融合,不要單靠與內地經濟連繫,因那是雙刃劍。(http://www.sktsang.com/ArchiveIII/Integration_080415.pdf)

為長遠負擔作即時打算方面,應涵蓋強積金改革、退休保險、以至老人往大陸有支持的遷移。(http://www.sktsang.com/ArchiveIII/RB_091108.pdf)

(四)後話
 
前兩星期,與朋友討論中帶感而說:美國1%的天才與高智已可養起50%或以上的平庸。香港有這種吸引力嗎?

「蝗蟲」,缺尊嚴地分一二類,在港者對生育率,頂多增加0.2,遠離需達至的2.1

據稱可能出現新移民潮,中上階層為主。

我想起了九七前後。去吧,回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